不动产数据整合系统解决方案开发方案,不动产数据整合技术方案。

不动产数据整合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建设方案

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的总体目标是要实现房屋、土地、林地、草地、海洋、承包经营权空间数据和登记业务数据、档案数据的一体化存储,以达到图、属、档一体化管理的应用目标。具体内容包括:

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设计以不动产空间数据库为基础、融合不动产属性数据、档案数据等非空间数据,建立以图管房、以图管地、图、属、档一体化的不动产基础数据库。

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指建立登记数据为基础、融合交易信息、审批信息、监管信息、产籍档案信息、OA信息等一体化的业务数据库。

房地一体化:以宗地(宗海)为基础管理不动产单元,必须建立严谨的房地关系。通过房屋归幢、建立楼盘表、房屋落地,实现房地一体化管理。

不动产历史信息和现状信息的一体化:不动产信息由于土地、房产交易等客观行为的不断变化而产生大量的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是追溯不动产产权变化、解决不动产产权纠纷的重要数据,因此必须要将这些历史信息与现状信息一体化管理,建立不动产时态数据库。

1.不动产数据库建库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包含以下内容:测绘图形数据库、登记业务数据库、业务审批数据库、档案影像资料数据库、外部交换数据库。

系统要构建登记业务数据库、测绘图形数据库、实物影像数据库、业务审批数据库、外部交换数据库,并实现各类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五库合一、五库联动。

虽然不动产登记局登记暂行条例已经出台,但是数据库标准还没有正式公布。标准覆盖到从数据内容、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数据获取与维护、公共平台、可视化与表达、安全管理、测试与检测、术语、方法到设备环境等方方面面,基本上涉及到数据处理和建库的各个流程和方面,但是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根据本地区不动产登记局实际情况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数据库就成了数据库建设的关键和难点。

利用整合已有的空间GIS专题数据成果,不动产登记空间GIS数据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专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地籍数据、房屋数据、林地数据、草原数据、海域数据。这些数据按照行政区划、年份、专题进行分类后,统一按照数据中心建设标准要求进行命名、检查、入库。

1.1.数据组织存储模型

在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建设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及其对应合适的粒度进行管理。管理粒度太细,会造成管理成本迅速增加,而效率急剧下降;管理粒度过粗,则根本不能满足业务管理的需要。由于不动产资源数据的复杂多样性,会涉及到多种粒度数据的处理,根本的解决方案是结合业务需求利用粗粒度与细粒度其内部的联系有机统一起来进行管理。具体数据管理模型如下图所示:

为方便数据的显示、调阅与管理,增加省、市、县三级粒度的行政区划数据,通过多级分类编码体系构建多粒度的空间数据集,在海量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中使用空间数据库引擎和其独特的格网索引、对角线索引来访问数据,利用省、市、县粒度数据集之间分类编码形成的行政区划索引快速检索出相应数据,具体如下图:

1.2.数据组织部署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不动产信息化现状和数据交换要求,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管理平台数据组织部署如下图所示:

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管理平台数据组织部署分为四个部分:中心数据库部署,核心区域,外网数据库部署,对外银行、工商、税务等接口。

2.业务专题数据库建设思路

2.1.地籍专题数据库建设内容和思路

地籍是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其核心实体对象包括宗地、权属(证书)、权利人、地籍档案等4类基本对象。其中宗地对象具有典型的空间数据特征,权属是地籍登记中的核心内容,用以保护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对于某块地的合法权益。作为不动产管理的核心对象的地籍是土地规划、土地改革等的第一手资料,是房产登记、林权登记等其他登记的必要条件,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政府管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籍发证业务基本上可以分为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权属审核——注册登记——颁发或更换土地证书——归档几个环节。如下图所示,

2.2.房产专题数据库建设内容和思路

数字房产的核心实体对象包括房屋、产权(证书)、产权人、产籍档案、房产物业维修基金这五类基本对象。房屋对象具有典型的空间数据特征。根据我国不动产管理的现状来看,房产和地产是密不可分的。在物质形态上,土地是房屋在载体,在经济形态上,土地和房屋的经济价值和运行机制具有内在联系。作为不动产管理的核心对象的房产是指按照建筑规划设计要求建造、供人类生活和从事其他活动的实物体。

房产业务基本上可以分为预测绘、预售、销售、测绘、缴纳基金、确权、归档几个环节。如下图所示:

3.房产数据整合建库方案

在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的整合建库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是房产数据的集成整合。原有的房产数据可以通过重新整理和提取纳入不动产登记数据库,但在不动产登记过程中产生的新数据,则需要采集到计算机之中,更新相应的数据库。房产数据专题数据库的建库工作需要通过分析各区县房产登记数据现状,建立全市房产、土地数据之间的密切联系,实现“房屋落地”。

3.1.房产数据建库技术路线

根据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要求,房产数据的整合主要是为不动产登记中的房产登记提供初始库。后续的数据更新则由交换接口实时更新相关数据。

房产数据初始建库是不动产市场信息管理系统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房产数据建库包括空间(GIS)数据建库和业务数据建库。房产数据建库既要考虑尽可能将现势性比较强的数据收集齐全,也要考虑将历史数据尽可能转入到数据库中。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实现档案电子化。其建库主要步骤包括:

1.将传统的以档案、图纸等形式保存的数据以录入、数字化等方式输入到数据库中;2.将以CAD、GIS等多种格式保存的电子格式空间图形数据转入到数据库中;3.完善房屋编码,清理楼盘表,逐步实现房屋落地;4.将历史登记业务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处理,按新的业务逻辑整理、修改后导入登记业务数据库中,形成房屋登记属性库和产权证数据库。5.将纸质档案逐步实现电子化,新办理房产登记的通过不动产登记平台直接形成新电子档案。按照上述基本思路,房产登记初始数据库应包含空间图形数据、房屋产权数据(房屋权属数据和登记业务数据)、房屋档案数据三方面的整合建库。整个技术路线的重难点在于不仅仅要将此三类数据分别进行加工整合,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此三种数据之间的内部联系。

3.2.房产空间图形数据建库

房产空间图形数据可以分为不带坐标的房产平面图和带坐标的空间数据两大部分。房产平面图包括分层平面图和分户平面图,一般分层分户平面图是按照独立坐标按照二进制对象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或者以CAD等文件格式以文件夹进行存放。带坐标的空间数据可以包括卫星影像图、基础地形图、分丘图、楼幢图、宗地图等。分层分户图与建筑物之间具有相应的对应关系,分丘图通过分丘与分层分户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调用相应的分层分户图件。而卫星影像图、基础地形图与分丘图是按照统一坐标按照分层进行存放的。

3.3.房屋权属数据整理

3.3.1.房屋基本属性数据处理

3.3.2.房屋产权数据清理

3.3.3.房产登记业务库建库

在完成了房屋空间图形、房屋属性和产权数据的清理工作后,可以开始进行房产登记业务库的建库工作。由于大部分地区的房产登记已经实现信息化管理,在过渡期会存在在办登记案卷和归档登记案卷信息并存,实物档案与历史业务数据库并存的情况。

3.4.房产档案数字化

不动产纸质档案数字化基本流程包括物理档案扫描、图像入库、数据挂接、属性补录四个步骤,它们环环相扣、相互制约。每一步的质量监控都依据最新《不动产登记技术规程》将错误率控制在3?,并按章及时备份数字化档案。在完善的质量检查监控下建立起可靠的档案影像库并补充和修正了不断壮大业务属性库,使之成为一个可以长久依赖的房产数据共享基础。

3.4.1.物理档案扫描

对纸质档案的扫描分为两种,平板扫描和高速扫描。有些纸质档案保存了多年,纸张破损,字迹模糊不清,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原始数据,采用平板扫描的方式;有些纸质档案纸张完好,字迹清晰可见,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扫描工作效率,采用高速扫描的方式。两种扫描方式随实际情况决定,使得扫描工作在保质保量的条件下有序进行。

3.4.2.电子档案建目录入库

档案目录是一宗档案要件的索引,如同在纸质档案中通过档案目录可以很容易了解到档案中的要件材料及其所在位置,电子档案目录的功能也是这样。对扫描加工处理完成的档案影像建立相应完整的电子目录,使电子档案数据一目了然。

在建立完整电子档案目录后需要将影像进行入库存储,通过影像入库工具,符合规范要求的扫描影像可大批量的快速上传。

3.4.3.影像与业务挂接

为实现档案与业务信息联动的管理模式,档案与业务的挂接尤为重要。入库的档案影像需要根据案卷宗号、所有权证号与对应的业务进行挂接。挂接工具支持电子档案与业务的自动化、批量挂接,形成了档案影像与业务数据的关联。

3.4.4.缺失属性补录

业务属性库中的数据内容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缺失,在进行档案数据清理整合时,需对照扫描档案,对原业务权属数据中缺失的字段进行补录;对明显错误的字段内容进行修正;补录内容、格式需满足国家相关数据标准和新业务系统应用要求;补录后的数据应能自动生成电子登记簿。

3.5.图属档一体化成果展示

经过了整体的清理后,可以将不动产各类数据从不同角度形成一体化集成,如:以不动产空间数据为基础、融合房产业务属性数据、档案数据等非空间数据;将可以追溯房屋产权变化、解决房产产权纠纷的重要历史数据与现状信息关联,建立房产时态数据库等。在数据实现图属档一体化后,房产应用系统的一体化建设也指日可待。

3.5.1.档案数字化成果

3.5.2.空间数据建库成果

3.5.3.房屋落地成果

3.5.4.业务数据清理成果

3.5.5.成果应用

4.地籍数据整合建库方案

在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的整合建库过程中,地籍数据要求最为严格,不但数据精度高,且全境覆盖。房屋登记中的空间信息和土地登记使用权宗地之间存在被包含的空间关系,即一个宗地范围内包含一个或多个房屋登记的空间信息。而林权、承包经营权、草原权、海域使用权等实质上都属于用益物权,其确认和登记须以明确土地所有权为基础。所以地籍数据是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的核心内容。

4.1.地籍图形数据库建设

地籍一体化数据库建设关键在于确定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主要原因是:一是农村土地调查的与城镇地籍调查重叠部分的宗地可能不一致,并且可能都不正确,需要进行接边处理;二是整理合并两套数据库时,如何裁减、接边或者选择相对正确的线来接边都是尤为重要的;四是两套数据库的线状地物、权属界线可能存在不一致或者都不正确。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定地籍一体化数据库建设技术路线(如图)和技术方法。

图上所示的技术路线是基于集体土地登记发证数据库和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基础上进行地籍一体化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路线,其主要内容包括:

4.1.1.基础数据分析和数据一致性检查

基础数据分析主要是对集体土地登记发证数据库(所有权和使用权)和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进行分析。一是分析三套数据库的调查技术方法、调查比例尺和精度、调查时间、坐标系统、数据库标准等基本情况;二是检查数据一致性,主要包括坐标系统一致性、行政区数据组织一致性、权属单元数据组织一致性、基础地理数据组织一致性、宗地代码编制组织一致性、数据分层一致性等。

4.1.2.数据转换

主要是坐标系统转换和数据组织格式转换,主要是为了统一两套数据的坐标系统、编码规则、行政区数据组织、权属单位数据组织、地类单元数据组织、地类体系、基础地理数据组织、编码规则、矢量数据分层等。

4.1.3.库体建设与基础数据入库

利用Oracle数据库控制平台创建地籍一体化数据库的表空间和用户,并配置好服务器完成地籍一体化数据库库体建设。在一体化建库软件平台中导入集体土地登记发证数据库(所有权和使用权)和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VCT或者MDB格式。

4.1.4.数据整合

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数据库和城镇地籍数据库整合到同一图层形成使用权宗地图层,同时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立单独图层为所有权宗地图层。同时,建立统一的宗地代码编制规则,保证宗地代码的唯一性。

4.1.5.地籍一体化矢量数据检查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检查矢量数据几何精度与拓扑检查、属性数据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图形和属性数据一致性检查、接边完整性检查等。

4.1.6.补充外业调查

矢量数据检查后地籍一体化矢量数据存在农村和城镇数据不一致、接边不完整、图形和属性数据不一致等错误的,首先在原矢量数据基础上分析解决,必要时开展补充外业调查完成数据采集;农村、城镇均可能存在土地利用变更或更新的,也需要补充外业调查。

4.1.7.数据处理

主要包括矢量数据接边处理、属性数据的接边处理和外业调查数据处理。数据接边处理是城乡一体化数据库建设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技术,外业调查采集的数据需要经过内业数据处理才能入库。

4.2.地籍一体化数据入库

对地籍一体化矢量数据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将矢量数据入库,进行统计出表、出图、成果提交,完成城乡一体化数据库建设。

4.3.实现不动产一体化管理

建立地籍一体化数据库之后,将使用权数据与房产数据进行关联,实现房地一体化,即通过空间数据和地籍、房籍属性合一构建针对图形和属性能够相互查询,关联管理,地籍和房籍信息无缝结合,并具有图形属性输出功能的管理业务系统。能实现宗地登记、产权登记、交易、拆迁、物业管理、房产开发等高效、互联互动式房地产业务管理。同时也将所有权数据与林权、承包经营权、草原权等数据进行关联,实现整个不动产数据库的一体化。

实现房地一体化主要是确保房地空间数据的关联和房地属性数据的关联。房地空间数据的关联主要通过坐标值和房屋的隶属宗地可以实现房地空间数据的关联,实现某个宗地上有哪些房屋,某房屋位于那块宗地上,即通过特征点的坐标值进行房屋栋基底图和宗地图的关联,而房屋的分层分户图只有相对坐标可通过唯一码实现分层分户图与栋基底图的关联,房地属性数据的关联主要是通过在各种房地实体之间建立中间表,通过关联字段进行属性的关联,这样即可以保证房地数据的一体化,又能保证房地数据的独立性,使系统数据库方便维护。

4.4.地籍业务库建设

地籍业务数据建库主要的管理对象是非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主要是以各种文档、报表和多媒体等形式存在,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主要是指有一定结构,可以划分出固定的基本组成要素,以表格的形式表达的数据,可用关系数据库的表、视图表示;而非结构化数据是指没有明显结构,无法划分出固定的基本组成元素的数据,主要是一些文档、多媒体数据。

针对目前土地登记的情况,地籍业务初始库的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对于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数据,一般的登记信息均为纸质资料,而无电子信息。这方面的数据需要通过人工录入的方式,批量录入到通用的表格中,再批量导入到地籍业务数据库;对于城镇地籍数据,由于各地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镇地籍登记发证系统,所以需要将此部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升级,再导入到地籍业务数据库,并与房产登记业务库进行关联。因此,地籍业务数据库建设主要流程骤如下:

4.4.1.数据录入

批量录入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信息,对照提供的权属资料,将日常登记发证的内容(含权利人相关资料、宗地信息、登记审批信息、他项权利信息、档案信息等)依次录入。

4.4.2.数据整理/b>

整理城镇地籍数据的登记信息。由于各地的城镇地籍登记发证系统的不一致性,包括数据库结构、数据库内容以及表现方式的不一致,需求将这些数据进行重新整合,使之满足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的数据要求,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4.4.3.数据分批进入数据库

根据前两步数据分类的结果,我们开始对重要性和质量较高的数据进行导入,然后在综合业务数据库中对导入的数据进行展现与分析,缺少的内容将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补录。

4.4.4.数据验证与修改

最后,在业务系统中对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同时对纸质档案进行按百分比抽查、检验,以判断数据导入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要进行修改或重新导入。

然后继续进行第三步和第四步,直至将所有数据成功导入综合业务数据库。

4.4.5.实现房地合一

将导入进来的地籍登记业务数据和房屋业务数据相结合,实现房地登记的一体化。

4.5.地籍档案数字化

地籍档案数字化的基本环节分为:档案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装订、数据挂接等。

4.5.1.档案整理

在扫描之前,根据档案管理情况,按下述步骤对档案进行适当整理,并视需要做出标识,确保档案数字化质量及进度。

根据现有地籍档案统计登记档案宗数,所有档案均以年份设立卷宗并按权属单位地进行归档,根据《土地登记办法》及《城镇地籍调查建库标准》及《宗地统一编码方案》按宗地、按单位、按登记类型进行还原至地籍管理系统进行建库,并在今后的日常业务办理中对“土地权属来源、证明、申请书、身份证明材料”,“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等土地登记材料进行整理和归档。

4.5.2.档案扫描

((1)根据档案幅面的大小(A4、A3、A0等)选择相应规格的扫描仪或专业扫描仪(如工程图纸可采用0号图纸扫描仪)进行扫描。大幅面档案可采用大幅面数码平台,或者缩微拍摄后的胶片数字化转换设备等进行扫描,也可以采用小幅面扫描后的图像拼接方式处理。

(2)扫描时应根据纸质档案的材质选择相应的扫描设备,保证档案不受损。纸张状况较差,以及过薄、过软或超厚的档案,应采用平板扫描方式,纸张状况好的档案可采用高速扫描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

(3)扫描时保证放纸端正、不压边、不漏扫、错扫、严格确保图像质量。

4.5.3.图像处理

(1)对图像偏斜度、清晰度、失真度等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图像质量要求时,应重新进行图像的处理。

(2)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扫描的图像文件不完整或无法清晰识别时,应重新扫描。

(3)文件漏扫时,应及时补扫并正确插入图像。对案卷中漏编的页面进行合页处理,确保扫描好的影像页数与原案卷页数一致。

(4)扫描图像的排列顺序与档案原件不一致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5)同页有两个以上文件,需分别扫描或图像分割处理,并进行合页处理。

(6)填写相关表单,记录质检结果和处理意见。

4.5.4.装订

扫描工作完成后,拆除过装订物的档案应按档案保管的要求重新装订。恢复装订时,应注意保持档案的排列顺序不变,做到安全、准确、无遗漏。

装订不能损害档案原件。装订时应按原有顺序装订,案卷不掉页、左边和底边整齐,保持拆卷前的原貌;装订后由甲方负责检查,不符合要求的退回重新装订,要求一次性完成装订。并认真做好档案页码、页数的登记。

4.5.5.数据挂接

实现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中形成的目录数据库与扫描件的挂接。以纸质档案目录数据库为依据,将每一份纸质档案文件扫描所得的一个或多个图像存储为一份图像文件。将图像文件存储到相应文件夹时,要认真核查每一份图像文件的名称与档案目录数据库中该份文件的档号或者文件顺序号是否相同,图像文件的页数与档案目录数据库中该份文件的页数是否一致,图像文件的总数与目录数据库中文件的总数是否相同等。通过每一份图像文件的文件名与档案目录数据库中该份文件的档号的一致性和唯一性,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联关系,为实现档案目录数据库与图像文件的批量挂接提供条件,同时也要实现档案库与图形库以及业务库的挂接。

4.6.图属档一体化成果展示

经过了图属档整理后后,可以将地籍数据从不同角度形成一体化集成,如:以地籍空间数据为基础、融合地籍业务属性数据、档案数据等非空间数据;将可以追溯宗地权利变化、解决宗地产权纠纷的重要历史数据与现状信息关联,建立地籍时态数据库等。在地籍数据实现图属档一体化后,不动产应用系统的一体化建设也指日可待。

4.6.1.档案数字化成果

4.6.2.空间数据建库成果

数据库存储支持多比例尺、多年度、多行政区区划、多坐标系的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与集中共享;

4.6.3.业务数据成果

4.6.4.成果应用

1、协助政府提高决策水平加快决策速度

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级领导进行宏观分析作出行政决策时,往往需要相关的丰富资料,而地籍资料是其基础资料。通过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为国土资源信息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及向社会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奠定数据基础。

2、实现快速动态监测

土地动态监测是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用传统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处理变更数据,存在有许多困难,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可使日常地籍管理变得十分便捷,土地动态监测得以快速、准确地实现。在及时采集有关信息的前提下,应用系统可快速跟踪土地开发项目的进展,跟踪检查土地出让合同的执行情况,及时查处土地违法现象,这对规范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维护土地法规的严肃性以及贯彻国家土地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3、向不动产统一登记不同业务专题数据库的管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解决了原城镇地籍与农村地籍分开管理导致的农村地籍与城镇地籍数据及城乡结合部整体信息掌握的分离状况;系统中多年度、多业务专题、多坐标空间的统一集中存储和管理方式,为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数据合并及系统建设提供了典型的范本,为不动产统一登记林、农、海、土、房五项不同业务专题数据库的管理奠了夯实的基础。

4、面向社会的应用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将逐渐向社会各界开放,为社会各领域各用户提供房地产方面的信息。随着系统信息采集范围的不断扩大,使用领域也将越来越广,将对国土资源管理和社会进步及经济的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951076433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95107643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